闻一多与梁实秋
2022-05-11 23:43:42
by
宋益乔
打印???
泛舟网
(http://www.fanzhou.com)
人物
(http://www.fanzhou.comhref=category.php?cid=14)
人物_人物春秋
(http://www.fanzhou.comhref=category.php?cid=145)
闻一多与梁实秋
闻一多在汇泉的住所,距大海很近,推开屋门即可见明净的海滩。月白风清之夜,大海涨潮,海水冲上沙滩,又急剧地消退,轰鸣呜咽,往复不已。梁实秋听过几次后,不禁悄然动容。
一本诗评两部诗集
闻一多是1912年进入清华园的,而梁实秋于1915年方考入清华学校,足足晚了三年。但闻一多在一年级时因为英语不及格留级一年,后参加学潮又被留级一年,所以实际上同梁实秋只差了一个年级。
1920年,酷爱文学的梁实秋与同班学友一起,发起组织了一个“小说研究社”。翌年,改名为清华文学社,闻一多等多人加入,由闻一多任书记,梁实秋任干事。从此,梁实秋与闻一多结为超乎寻常的亲密朋友。
留美之旅
按照清华学校规定,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去美国留学深造。闻一多已于1922年到美国,进了芝加哥大学,攻读西方绘画艺术。翌年,梁实秋也来到美国,他进的是哈佛大学属下七所小大学之一的科罗拉多泉大学。
梁实秋到科泉后,立即给他的好友闻一多发去一封信,里面装着12张当地的自然风光画片,他只在其中一张的背面写了一句话:“你看看这个地方,比芝加哥如何?”他的本意只是借此报告好友自己已到了此地,“并且用这里的风景片挠他一下”。万万没有料到,不到一个星期,闻一多竟提着一只大皮箱出现在他面前:他已从芝加哥转学到了科泉大学。
这之后,两个老朋友开始了更加亲密的同窗生涯。他们在当地一个报馆排字工人家各租了一间房,朝夕相伴,共同钻研艺文,真正实现了当年闻一多“西窗剪烛、杯酒论文”的夙愿。在学校里,梁实秋主要攻读英文和文学理论,也兼及美术;闻一多主要学习西方油画,但也始终不能忘情于文学,尤其是诗歌。
他们所在学校的美术系,有两位老处女:系主任利明斯女士和她的妹妹。她们一个教绘画,一个教理论。她们对自己这两位才具突出又正直不阿的中国留学生特别偏爱,认为是“生徒中未曾有的最有希望者”。利明斯女士还当着梁实秋的面夸奖闻一多说:“密斯脱闻,真是少有的艺术家,他的作品先不论,他这个人就是一件艺术品,你看他脸上的纹路,嘴角上的笑,有极完美的节奏!”
在科泉,他们的生活有时也会漾起波澜。一次,他们同时收到一份学生们自己办的周报,上面刊登了一个美国学生写的诗,题目叫《TheSphinx》。大意是说中国人的脸像人面狮身的怪物一般,整天板着,面无表情,不知心里在想些什么。这大大激怒了梁实秋和闻一多,他们一致认为“义不容辞应该接受此一挑衅”。于是,他们各自写了一首诗,共同发表在1924年3月28日的科泉大学校刊上。梁实秋诗的题目是《一个中国人的回答》,闻一多的诗题为《另一个中国人的回答》。在诗中,他们“历数我们中国足以睥睨一世的历代宝藏,我们祖宗的丰功伟绩”。结果,在校园里引起极大轰动,大使“美国小子们叹服”,“全校师生以后都对我们另眼看待了”。但得意之余,他们沉下心来细想,却又不免暗自气短:“平心而论,除了这些之外我们还有什么东西足以傲人呢?”
在科泉生活了两年,闻一多和梁实秋双双离开母校,结伴东行。闻一多将去纽约继续他的绘画事业,梁实秋则去波士顿哈佛大学研究院学习西方文化和文学理论。
从上海到青岛
梁实秋和闻一多先后从美国留学归国,几经漂泊,随着后期新月社在上海的崛起,再一次聚合到了一起。闻一多同徐志摩是新月社中最有代表性的诗人,而梁实秋,则俨然成为后期新月社中的首席文艺批评家。
1930年夏,闻一多和梁实秋厌倦了沪上生活的烦嚣和无聊,同时接受青岛大学校长杨振声先生的邀请,联袂到达青岛,又开始了更有情趣的另一种生活。
梁实秋在青岛的住处是鱼山路,任教于青岛大学的外文系;闻一多最初住在大学路,后又迁居汇泉,他是文学院的院长兼任国文系主任。青岛山路多,他们两人都选购了一根精致的手杖。每天闻一多去学校上班,路过梁实秋家门口,轻轻招呼一声,梁实秋应声而出。两个诗人各执一杖,踽踽行走于崎岖小路,风神潇洒,旁若无人,构成一幅饶富诗意的生动图画。
闻一多在汇泉的住所,距大海很近,推开屋门即可见明净的海滩。月白风清之夜,大海涨潮,海水冲上沙滩,又急剧地消退,轰鸣呜咽,往复不已。梁实秋听过几次后,不禁悄然动容,说“那就是观音说教的海潮音”。闻一多大不以为然,认为这“无穷无尽的波涛撞击的声响,单调得令人心烦”。他说他更欣赏另一种声音:“人世间最美妙的音乐,莫过于夜阑人静,微闻妻室儿女从榻上传来的停匀的一波一波的鼾声,那时节我真个领略到‘上帝在天,世上一片宁谧安详’的意境。”
有一次,他们结伴同游崂山。由青岛驱车至九水,甫达山麓,清流汩汩,梁实秋便油然产生“尘虑全消”之感。舍车步行上山,在靛缸湾的瀑布前面,闻一多喟然兴叹:“风景虽美,不能令人发思古之幽情。”梁实秋一听,感奋地指点着山上的怪石说:“那就是千年万年前大自然亲手创造的作品,还算不得是‘古迹’吗?”这充分显现了两人禀赋个性的差异:闻一多好古,而梁实秋专注于眼前;闻一多倾心于人文,而梁实秋更接近自然。
青岛大学的校长杨振声是山东人,性格豪爽,平易近人。他豪于酒,在校中纠合了闻一多、梁实秋、赵太侔、陈季超、刘康甫、邓仲存和方令孺,经常在一起饮酒作乐。七个酒徒加一个女史,戏称为“酒中八仙”。他们三日一小饮,五日一大宴,30斤一坛的花雕搬到席前,罄之而后已。经常是薄暮入席,夜深始散。他们豪迈地宣称:“酒压胶济一带,拳(指划拳)打南北二京。”有一次胡适路过青岛,见到这班人划拳豪饮的样子,吓得立刻把他太太给他的刻有“戒酒”二字的戒指戴上,要求免战。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青岛大学的学生和北方绝大多数高校学生一样,纷纷结队南下,赴南京请愿,要求国民党政府迅速出兵抗日。以杨振声为首的学校当局和一些教师觉得这只会使形势更加混乱,于大局无益有害。在校务会议上,闻一多慷慨陈词,建议“挥泪斩马谡”,结果议决开除一些为首的学生。如此一来,风潮日益扩大,终而演变成反对学校当局和教师的学潮,闻一多和梁实秋也因此成为最受攻击的对象。在一块山石旁边,赫然出现了一条标语:“驱逐不学无术的闻一多!”有一次,梁实秋与闻一多共同走过一间教室,无意中看到黑板上有人写出一首诗:“闻一多,闻一多,你一个月拿四百多,一堂课五十分钟,禁得住你呵几呵?”这是指闻一多讲课时喜欢发出“呵呵”的声音,两人看罢,相视苦笑。又有一次,在黑板上出现了一幅漫画,画的是一个乌龟和一只兔子,旁边有注曰:闻一多与梁实秋。闻一多严肃地问梁实秋:“哪一个是我?”梁实秋回答:“任你选择。”风潮的结局是:杨振声被迫去职,闻一多也因精神受到很大伤害而辞职离开青岛。
闻一多和梁实秋十多年来,形影不离,至此方才分手。以后,他们按照各自的生活信念和选择,分道扬镳,越走越远了。
Copyright © 2002
myartic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
浙ICP备17002154号-4
Powered by:
MyArticle
Version 1.0de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