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返回首页  
读者-来稿选登
    - 读者-来稿选登
美文
    - 美文
    - 美文_其它
    - 美文_散文
    - 美文_诗歌
情感
    - 情感
    - 情感_爱情魔方
    - 情感_婚姻家庭
    - 情感_恋恋红尘
    - 情感_两代之间
    - 情感_思君无涯
人物
    - 人物
    - 人物_布衣百姓
    - 人物_名人名言
    - 人物_名人轶事
    - 人物_人物表情
    - 人物_人物春秋
    - 人物_人物聚焦
言论
    - 言论_道听途说
    - 言论_高端访谈
    - 言论_金玉良言
    - 言论_评头论足
    - 言论_一言堂
幽默
    - 幽默_爆笑网文
    - 幽默_都市男女
    - 幽默_哈哈镜
    - 幽默_妙人妙语
    - 幽默_青春校园
    - 幽默_世相百态
    - 幽默_童话宝典
哲理
    - 哲理_红茶坊
    - 哲理_人生絮语
    - 哲理_围城内外
    - 哲理_现代寓言
泛舟网美文美文_其它文明,离我们还有多远
文明,离我们还有多远
2022-05-11 23:43:42
by 孙盛起  
Rating: not rated yet
1 2 3 4 5 6 7 8 9 10

文明,离我们还有多远

“太太,您需要帮助吗?”
      王淑菊女士是西安某高校的副教授,多年来患有一种疾病:一旦
    劳累,就会突然产生晕眩。已记不清有多少次,她在大街上走着走着
    就忽然感到天旋地转,于是不得不蹲下身子,以防跌倒。而每当这时,
    众多行人在她身边走过,没有人理会她,没有人搀扶或问候她一句,
    甚至很少有脚步在她的身边迟疑一下。她对此也习以为常,请求别人
    帮助的奢念在她脑中几乎没有闪现过。
      三年前,王女士到瑞士伯尔尼大学参加交流活动。那天,她走在
    街上又一次感到晕眩,她连忙坐到街边的长椅上,仰头活动颈椎以缓
    解症状。这时,迎面走来的一个年轻人立刻加快脚步走到她身边关切
    地问:“这位女士,您需要帮助吗?”这令王女士很惊讶,按照在国
    内形成的惯性思维,她摸不准这个年轻人要干什么,于是警惕地摇头。
    那个年轻人说的是德语,以为她没听懂,又用英语重复了一遍问话,
    见她依然摇头,才很不放心地走开了。在随后不长的时间里,又接连
    有七八位行人走上前来询问:“太太,您需要帮助吗?”渐渐地,王
    女士的惊讶神情被淹没在感动中。活了四十多年,这是她第一次受到
    这么多陌生人的关心,虽然只是一句话,温暖却直达心底。
      王女士的经历让我想起两件事。一件发生在深圳:一个外地民工
    在横穿马路时被一辆飞驰的轿车撞进了街心花园,小伙子被撞断了一
    条腿和几根肋骨,动弹不得,他苏醒后扬起手无力地呼救,然而令人
    寒心的是,整整两天两夜,不知有多少人目睹了他的惨境,甚至从他
    身边经过,可是人们任由浑身血污的小伙子躺在那里痛苦地呻吟,竟
    然没有一个人伸出手来帮他一把!在那两天两夜里,小伙子忍受着巨
    大的疼痛,只是靠喝花园水池里的水维持生命,如果不是一个交警巡
    逻至此发现了小伙子并把他送进医院,那么小伙子必死无疑。另一件
    事发生在广州:火车站前,一个正准备进站回河南老家的老大爷不知
    什么原因忽然栽倒在路旁,仿佛有一个无声的命令,就在老大爷栽倒
    的瞬间,人群呼啦一下散开,并且之后路过那里的人都和躺在地上的
    大爷保持一定距离,绕道而行,似乎对这种事避之唯恐不及,更别说
    上前询问和搀扶了。就这样,大爷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静静地躺了将
    近三个小时,直到《广州日报》的两名记者闻讯(报料是能挣钱的)
    赶来后,才打120叫来急救车,可是,老人已经死了。
      以上两件事绝不是特例,我相信非常多的中国人都曾有过冷漠待
    人和被人冷漠相待的经历。冷漠的距离感只会让人情更加冷漠,缺少
    人间真情的世界,即使物质世界高度发达,也无异于在精神的荒漠中
    前行,这时的文明之花,就像那海市蜃楼虚无缥缈!
      加塞儿=流氓
     1994年,国内一个代表团到俄罗斯考察交流。这天晚宴,宾主气
    氛融洽,大家畅所欲言,为了说明俄国文化在中国如何受欢迎,中方
    一人提到了在中国热映的电影《莫斯科不相信眼泪》,大谈当年人们
    抢购电影票时排长龙、加塞儿等热闹场面。在一旁口译的随团翻译忽
    然为难了,因为他搜肠刮肚,也没有找到和“加塞儿”相对应的俄语
    单词,于是他只好将“加塞儿”的情景描述出来,然后问俄国人这种
    情况在俄语里应该怎样表述。“流氓!这完全是一种缺乏道德和修养
    的流氓行为!在俄语里还有别的单词表述这种行为吗?没有,只有流
    氓!”俄国人的回答被翻译成中文后,中国代表团的每一个成员都被
    深深地刺痛了!
      那是十几年前的事了,如今的俄罗斯是否引进了“加塞儿”这个
    词不得而知,不过“加塞儿”这种流氓行为在中国依然随处可见却是
    不争的事实。每遇加塞儿,最令人气愤的是那些加塞儿者的表情,他
    们不仅不认为自己缺德,不仅不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耻,反而觉得自
    己有本事,占了便宜,因此总是显得心安神泰甚至理直气壮。毫无疑
    问,他们这种心理的养成很大程度得归咎于我们国民的容忍、麻木和
    胆小怕事。就像眼见小偷在掏别人的口袋而不敢吭声一样,因为怕招
    惹麻烦,我们鲜见对加塞儿者怒斥的举动,这无疑是对这种行为的一
    种纵容。试想,如果我们对加塞儿者群起而攻之,或者群起而怒视之,
    那么这些加塞儿者还会这样肆无忌惮吗?
      和加塞儿比起来,另一种流氓行为更令人恶心气愤,那就是当街
    小便。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中国的很多城市,街心花园几乎成了某
    些寡耻之士的小便池甚至粪坑,而在墙根、楼角和背阴处,看到污秽
    遍地以及墙上写着“在此小便罚款十元”的警告更是不足为奇。亚当
    和夏娃由于在伊甸园偷吃了感知羞耻的禁果而被放逐到人间,因此从
    某种意义上说,人类和动物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人类知道羞耻。可是,
    那些随处小便者,他们的羞耻感到哪里去了?“离动物行为越近的行
    为越不可容忍”,遗憾的是对这种动物行为同样鲜见有人制止,多一
    事不如少一事以及见怪不怪,已经成了我们很多国人的一种近乎病态
    的心理。
      让我们“见怪不怪”的行为还有很多,比如坐公交车抢座、乱丢
    垃圾、随地吐痰……
      没人监督时,我们在做什么?
      汪正奇先生是一个公司老板,儿子在美国费城坦普尔大学读书。
    2003年,汪先生到美国看望儿子,其间顺便拜访了儿时一起长大、现
    已移居美国的一个朋友。阔别多年后相见,自然倍感亲切,两人到一
    家酒吧欢饮,不知不觉就到了半夜。从酒吧里出来,两人钻进朋友的
    车,然而朋友并没有发动车,而是自言自语:“今天喝得不少,怕是
    不能开车。”汪先生看朋友的神情,觉得比自己清醒得多,再看看四
    周,目力所及连个人影都没有,于是他说:“没关系,你开慢点儿,
    不会有事的。我在国内就经常酒后开车,从没出过事。”朋友惊讶地
    看着他,然后一边笑着摇头一边招呼他下车。“咱们走回去吧!”朋
    友说,“你难得来美国一次,正好借机看看这里的夜景。”汪先生觉
    得朋友过于胆小,但又不好争执,只得无奈地跟朋友往回走。走到半
    路,汪先生把抽剩的烟头随手扔在地上,令他十分惊讶和尴尬的是,
    朋友竟然弯腰捡起烟头,走出几步将烟头扔进垃圾桶里。汪先生终于
    忍不住问:“你小子在国内时跟我一个德行嘛,来美国住了几年,咋
    就学得这么乖?”朋友想了想说:“环境影响吧!别人都这么做,你
    好意思不跟着做吗?”那次美国之行对汪先生触动很大。论钱财,朋
    友不如他;而论德行,多年来他几乎没什么长进,已经远远地落后于
    那位朋友。回国后,他印了一本小册子分发给员工,上面自曝其丑,
    然后向员工提出一个问题:没有人监督时,你在做什么?其实,我们
    每个人都应该问问自己这个问题。
      没有人监督时,我们在做什么?十字路口没有警察时,经常会有
    人闯红灯;旅馆服务员在客人走后收拾房间时,经常会发现床单上有
    客人擦鞋留下的泥土和鞋油;花展上值班人员去了一趟厕所,回来后
    发现几盆花不翼而飞;几年前,上海某公司举办万把红伞迎新春活动,
    一万把红伞竟然在一夜之间被洗劫一空……
      自律是戒掉陋习的基础。一个真正有修养的人必定是具有自我控
    制能力的人,他的所作所为是不需要被人监督的,如果有人对他的诚
    实有所怀疑而在暗中窥探他,那么他会认为这是对他的侮辱。
      曾在《北京青年报》上看到过一篇文章,说一个美国年轻女教师
    来北京某大学任教,在进行阶段考试时,每当她的目光移向窗外或黑
    板,很多学生就开始互抄卷子扔纸条,在多次制止无效后,女教师泪
    流满面地恳求学生:求求你们别再作弊啦!那抄来的不是你们自己的
    知识啊!难道你们非要我的眼睛一刻不离地盯着你们吗?难道必须把
    你们时时置于别人监督之下吗?这篇文章让人心酸,更让那些关注祖
    国未来的人们感到心寒。
      除以上所列外,诸如在公厕便后不冲水、在公共场合大喊大叫、
    当众脱鞋脱袜、碰撞别人不致歉……随着我们出国旅游的人日渐增多,
    这些陋习越来越让发达国家难以容忍,甚至有些国家已经在公共场所
    竖起了中文书写的对于这些陋习的警告牌。
      我们的经济在腾飞,物质更丰富,然而我们的精神呢?我们离真
    正的文明到底还有多远?答案就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行动中!

推荐给好??? 打包下载这篇文章 打印这篇文章

Copyright © 2002 myarticle.pw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浙ICP备17002154号-4 Powered by: MyArticle Version 1.0dev
Processed Time: 0.0079 s Querys: 5 [ Gzip Level 0 ]